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在国际上引发广泛批评和反对,在国内也面临着违法指控和巨大分歧,相关措施对美国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的“反噬”已经开始显现。尽管如此,华盛顿依然声称当前的关税政策对美国“有利”,并将其与内外政策中的其他一些做法强行加以包装,描绘成美国“一赢再赢”的例证。美国这种“赢学”本质上是通过数据操控、规则重构、极端政策等制造“持续胜利”的表象,但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诸多负面后果,仅就当前情况看也有诸多难以跨越的难关。
比如,“经济滞胀”关。虽然最近几届政府都将削减债务作为主要政策目标之一,但美国政府债务一直居高难下。在此背景下,美国国内通胀风险持续增大。美财政部称,对外加征关税能为美国带来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但独立机构大多认为,关税将带来明显的通胀效应。美劳工部数据显示,今年7月剔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通胀率同比升至3.1%,创下今年1月以来最大增幅。高盛集团报告指出,截至6月,关税由“美国企业承担64%,消费者22%,出口商14%”;随着成本传导效应的显现,到10月份美国企业的负担将降至不足10%,但美国消费者承担的份额将飙升至67%。这一转变预计也将迅速推高通胀,核心PCE(个人消费支出)通胀率到年底可能达到3.2%。
这无疑将给美国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美国私募股权巨头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滞胀风险持续存在,提高关税通常会引发滞胀性冲击。日本野村证券预测今明两年美国GDP增长率将低于趋势水平,仅为1.3%和1.2%。通胀预警信号增多可能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加上债务持续攀升,都会对增长形成拖累。
再如,“司法违宪”关。美国宪法规定征税权主要在国会,但美国政府绕开国会,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多国实施“对等关税”。如今,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已经接连作出裁定,认为相关法律并未授权总统出台全球性关税措施。美国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美国财长贝森特说,如果美国最高法院维持裁决,判定美国政府关税措施违法,美财政部将不得不退还约半数已经征收的关税,这一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且,美国政府对外滥施关税的法律依据也将因此被大大削弱,未来若想继续强推关税,将不得不更多依赖232、301甚或122等行政调查手段,施加关税的范围和效率将会受到限制。
又如,“政治分裂”关。围绕关税问题,共和党内部早就存在分歧。党内强硬派坚持“美国优先”路线,主张借助关税解决所谓贸易不平衡问题,保护本国相关产业;温和派则普遍质疑关税政策的可行性,认为这种做法正在使美国失去盟友和市场。党外层面,共和党政府的做法引发民主党猛烈攻击,民主党政客称这是“用贸易战转移国内矛盾”,警告关税将会推高美国国内通胀、损害中产家庭利益等。美国国内政坛的政治极化包括政党内部的分裂近些年来都有愈演愈烈之势,关税问题成为最新的一个引爆点。?
就此而言,美国对外加征关税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做法,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都面临诸多批评和障碍因素。在国际上,包括美国传统盟友在内的诸多国家作出强硬表态,甚至直接予以反制。虽然华盛顿声称与个别国家经贸谈判进展“顺利”,但实际达成的协议不断爆出“难以有效执行”等槽点。而在国内,如前所述,美国政府对外加征关税在是否合法、是否可行等层面,都面临着巨大争议。美国关税“赢学”碰壁连连,相关反噬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将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