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抓手。如何挖掘银发经济的发展潜力,克服银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本报今起开设栏目“开辟银发经济新蓝海”,邀请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关注银发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发展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老龄化虽然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应运而生的银发经济有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领域颇具确定性、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赛道。
顶层战略统领,发展银发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带来的百年巨变,必然会全面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在新发展时期的重大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老龄社会。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首次把“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列入国家战略安排。随后,发展银发经济被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计划和规划之中。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出台以银发经济为主题的专项政策《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部署了发展银发经济的具体路径和任务。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一系列部署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银发群体壮大,奠定发展银发经济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总人口规模巨大同时也意味着组成总人口的各部分人口规模也是庞大的。国际社会普遍把银发经济的关口前移,兼顾备老需求,一般把银发人群界定为50岁及以上的备老和老龄人口。2024年末,我国总人口14.08亿人,50岁及以上银发人口5.4亿人,占总人口的38.4%。我国虽已不再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但仍然是全球第一银发人口大国。
预计本世纪3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我国银发人口数量将始终保持在6亿人以上。自本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银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突破50%的临界点,接替年轻人口成为首位需求主体,形成长达40年以上的银发人口规模大和比重高的两个超长平台期。全球比较,平均每4个银发人就有1个生活在中国。如此大规模的银发人口自然而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深挖银发经济市场潜力,激活银发消费动能,将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注入持续不竭的活力,促进银发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期和强大驱动力。
蕴藏浩渺蓝海,需求造就银发经济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银发经济是向银发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这些经济活动包括通过生产、供给、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融合健康、制造、服务、旅游、宜居、金融、文体、教育等产业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预测,在人均消费水平中等增长速度的背景下,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的27.8%,占全国GDP的约9.6%;2050年银发经济规模为49.9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的35.1%,占全国GDP的12.5%。可见,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既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银发消费群体,还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银发消费市场,这为银发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期,也是大规模银发消费市场的快速形成期,更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黄金期。把固有的以银发人口规模巨大为基础的潜在消费市场,转化为以消费实力为基础的有效消费市场,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接下来的一大重点。
事业产业结合,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中国方案。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发展银发经济将为我国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方面,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聚焦银发群体的急难愁盼,重点是扩大老年助餐、拓展居家助老、发展社区便民、优化老年健康、完善养老照护、丰富老年文体、提升农村养老等一系列服务供给,向着扩规模、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方向持续转型,突出基础性、普惠性和持续性。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抓住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契机,推动银发经济的“AI+”,打造新业态、开发新产业、创造新产品、提供新服务,重点是聚焦银发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产业,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抗衰老产业,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拓展旅游服务业态,推进适老化改造等潜力产业,努力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行业组织效能,推动品牌化发展,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拓宽消费供给渠道。在科技创新应用、用房用地保障、财政金融支持、人才队伍建设、数据要素支撑、打击欺诈行为等方面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总之,发展银发经济要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银发事业和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养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银发人群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