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财经综合报道】深圳土地收储正悄然提速。近期,华发股份发布公告,其子公司融华置地将以44.05亿元的价格,将位于深圳前海合作区的7块商业用地转让给深圳土储中心。此举标志着地方政府在盘活存量土地、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据了解,此次收回的7块地块总面积约7.0468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目前均处于未建状态。华发股份公告显示,地块账面成本约58.41亿元,此次交易预计产生的亏损将超过公司2024年经审计净利润的一半。华发股份解释称,政府收回价格与评估值基本持平,若继续持有地块将面临长期资产沉淀和持有成本增加的风险,此次交易有助于实现风险对冲。
业内人士指出,此类收储交易中,政府通常会参照当前市场价格回购,导致地块价格相较于房企在市场高峰期的拿地成本出现“折价”。此前市场消息称,深圳计划以68亿元的总价收储世茂集团旗下“深港综合体项目”12宗地块,相较于世茂集团176.25亿元的竞买价格,折价幅度近六成。
深圳此举有着清晰的政策脉络。自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以来,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地方政府利用专项债收储土地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特别是2025年6月,中央深改委明确提出要“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为土地盘活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7月27日,全国已有26个省市公示拟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的总金额超5000亿元,其中已发行约1386亿元。专项债已成为土地收储的关键资金来源。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收储土地是政府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选择。对于前海等区域前期非住宅出让规模过大的情况,政府收储后很可能会调整规划,例如减少商办综合体指标,增加住宅用地,以更好地适应产城融合和组团发展的需求。
总体来看,深圳通过专项债等市场化工具大规模收储闲置土地,不仅能有效化解房企的存量风险,也能优化土地供应结构,为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