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财经综合报道】2025年以来,一股由行业巨头引领的“A+H”股上市热潮正在资本市场涌动。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知名企业,纷纷宣布或已正式递交在港上市的申请,掀起了一波声势浩大的“南下”上市潮。这股热潮之际,一则关于内地监管部门将提高A股公司赴港上市市值门槛的传闻,为这股热潮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
“千亿军团”引领潮流,中小盘股加速布局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势头已成为趋势。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家企业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另有至少30家企业已公告启动相关筹备流程。这股浪潮的引领者,无疑是市值动辄千亿的“行业航母”。在已经成功上市或递表的44家公司中,千亿级巨头达到6家,200亿至1000亿元区间的公司则有26家,构成了绝对的主力军。
在这波浪潮中,一批市值在50亿至80亿元区间的中小型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入战局。锐明技术、可孚医疗、和林微纳、星环科技等公司,均在今年7月密集官宣了拟赴港上市的计划。这种扎堆披露的现象,清晰地表明在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下,中小市值公司正试图抓住港股市场回暖的窗口期,加速布局国际资本市场。
赴港上市具有相当吸引力。当前港股市场的显著回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融资窗口;相比A股,港股后续再融资也更为便利;登陆港股也是公司开启国际化征程、吸引全球资本发现其价值的重要一步。
市值门槛或提至200亿,监管层意在“提质增效”
据多位券商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内地监管部门正在考虑为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设置最低市值要求,且这一门槛或将从当前的100亿元大幅提升至200亿元,标准或将与内地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的政策看齐。
对此,市场反应不一。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新要求对于目前的上市潮本身或许并不会产生过多“刹车”效应。因为从已经递表或公告的公司来看,绝大部分都是行业龙头,其市值本身已远超200亿元。真正受到影响的,正是那批正在加速布局的50亿至80亿元区间的中小盘股。
对于这一潜在的门槛,市场分析人士多持支持态度。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指出,港股市场其实不缺IPO项目,缺的是优质的IPO和上市公司。限制小市值公司赴港上市是合理引导A股公司有序上市,避免盲目跟风,有助于巩固港股的投融资功能,为二级市场带来赚钱效应。广州睿资资本总经理李天一也认为,设置200亿元的市值门槛是合理的。此举不仅能筛选出更有实力的优质企业,提升港股板块的整体质量,增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还能与GDR政策的标准保持统一,引导企业进行审慎的战略决策,而非盲目跟风。
监管思路或已显现,呵护港股“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事实上,监管层的这一思路或早有迹可循。早在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就明确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行业龙头”的表述本身就已隐含了对企业规模和实力的要求。此次传闻中的市值门槛,或许只是对这一政策导向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分析,目前排队赴港的公司中,动机可能各不相同。少数企业或趁市场热度进行融资套利,更多公司应是出于拓展海外业务的战略考量。而港股市场的境外投资者,也明显更青睐高技术含量、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的公司。因此,除了市值门槛,未来甚至在行业或财务标准方面进行筛选,选出真正能代表中国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或许是更值得期待的方向。(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