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三大金融科技盛会首次同台 合作成为中心议题
|

【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9月的黄浦江畔,创新与金融交汇的热浪扑面而来。2025年 Inclusion·外滩大会首次设立“全球主题日”,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参与者——新加坡金融科技节(SFF)与香港金融科技周(HK FinTech Week)的主办机构代表。这是亚洲三大金融科技盛会首次同台亮相,不仅成为上海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更释放出亚洲金融科技从“单点探索”迈向“区域协同”的强烈信号。

在这场以“重塑创新增长”为主题的大会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62位国际嘉宾齐聚一堂。会议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InvestHK)金融服务及科技、可持续发展总裁梁瀚璟,新加坡全球金融与科技网络(GFTN)首席执行官Sopnendu Mohanty分别接受专访,就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在推动金融科技合作、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构建区域协同生态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一场关乎亚洲乃至全球金融科技未来格局的对话,已然拉开序幕。

为什么是上海?

“如果你追求创新,中国是最值得访问和探索的地方。”Global Finance & Technology Network(GFTN)集团首席执行官、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前首席金融科技官 Sopnendu Mohanty 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Mohanty 并不陌生中国。早在花旗银行工作时期,他就频繁往来于此。如今执掌由新加坡央行发起设立的 GFTN,他更加明确:中国尤其是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一极。

上海凭什么吸引两大国际盛会同时落地?

根据《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4)》,上海连续两年位列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第三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其在金融科技应用、研发投入、产业规模等多项指标上表现突出,更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

更重要的是,上海代表的是一个巨大且高度数字化的市场试验田。“中国在超级App领域的成功,是其对全球金融系统的最大贡献,”Mohanty 强调,“如何在一个应用中整合支付、理财、信贷等多元服务,中国提供了样本。”

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InvestHK)金融服务及科技、可持续发展总裁梁瀚璟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上海的优势:“上海服务的客户规模和技术要求,逼出了全球领先的能力。”他指出,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训练方面,中国拥有全世界稀缺的多品类、大规模数据资源,“这是很多国家没有的优势。”

香港与新加坡:为何而来?

同属亚洲第一梯队金融科技中心,香港与新加坡并未视上海为“竞争者”,而是更强调“合作”与“互补”。

梁瀚璟指出,香港正在从单纯的“桥梁”角色转型升级为“生态赋能者”。除了继续发挥IPO传统优势之外,香港正积极推动VCTE(风险投资交易平台)、资产通证化等新型融资方式,为中型科技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国际资本通道。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央企和国企选择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以应对多币种结算、外汇风险管理和资金高效配置等复杂需求。香港凭借其高度国际化的外汇市场、资金自由流动体系以及与全球接轨的监管框架,为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财资解决方案。

这一系列布局,使香港在支持内地企业“出海”过程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梁瀚璟引用了一组关键数据:香港股票市场规模是新加坡的7倍,债券市场规模也达到类似量级。强大的资本市场深度,加上与中国内地紧密的经贸联系,使香港成为东南亚企业对接中国资本、引入中国科技与商业模式的首选门户。印尼、泰国等地的企业正积极通过香港链接中国机遇,香港作为“生态赋能者”的角色日益清晰。

Sopnendu Mohanty作为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FinTech官,带来了更多元化的观察。“金融科技的未来不是‘某个枢纽独大’,而是‘多极协同、分布式成长’。”他指出,全球仍有40%人口无法获得基础金融服务,这个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多个中心共同发展。

Mohanty特别强调中国在超级App、数字支付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中国不仅是市场,更是技术、模式、人才的输出地。上海、香港、新加坡应加强在人才培育、市场准入、技术合规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负责任、可持续的金融创新。”

他提出金融科技发展需坚守“FEAT”原则:Fair(公平)、Ethical(道德)、Accountable(问责)、Transparent(透明)。“尤其是AI技术的应用,必须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障消费者权益,这是监管与企业的共同责任。”

技术从“概念普及”到“产业深耕” 合作成为中心议题

本次大会多个论坛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金融科技已从“概念普及”阶段进入“产业深耕”阶段。人工智能讨论焦点从技术潜力转向应用效益,区块链正成为构建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关键。

梁瀚璟指出:“内地企业在风控信息追踪、链上非法行为监测等技术上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上海、杭州等城市涌现大量优秀企业,这些能力通过香港平台正加速向东南亚、中东等市场输出。”

Mohanty则补充道:“API、云计算和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是过去十年金融科技发展的三大技术基石。中国在超级App领域的创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将支付、理财、信贷等多种功能融于一体的模式,已成为全球学习的范例。”

尽管三地定位有所不同——上海侧重国内市场与科技落地,香港聚焦国际资本与跨境枢纽,新加坡强调全球网络与规则输出——但三方均认为,合作远大于竞争。

梁瀚璟表示:“上海在科技应用场景、数据规模、人工智能落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香港则长于国际资本流动与合规创新。两地可共同构建‘技术-资本-市场’闭环,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国际企业引进来。”

Mohanty透露,GFTN正在探索在上海设立中心,“希望将中国创新力量纳入全球金融科技网络”。他认为三地合作应聚焦三个领域:“人才共同培养、市场准入机制创新、普惠金融实施经验交流。中国在执行层面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如何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范,成为三方共同关注的议题。梁瀚璟分享香港的经验:“我们善于听取市场意见,寻找既保障安全又促进发展的解决方案。”

Mohanty则强调了区域监管协作的重要性:“各国监管机构都关注同样的六大问题:了解你的客户、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消费者保护、市场诚信、金融稳定和风险管理。在这些基础上,亚洲监管机构可进一步加强标准互认和信息共享。”

未来展望:亚洲金融科技进入“共赢时代”

随着三地盛会在上海成功聚首,亚洲金融科技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亚洲地区已成为全球贸易增长最具活力的走廊:全球增长最快的20条贸易走廊中,亚洲占18个;在20个全球规模最大的走廊中,亚洲占13个。这一经济背景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梁瀚璟用“强强联手,面向世界”总结香港的愿景。Mohanty则展望:“未来十年,我们将看到更多国家参与金融科技发展,中国、东南亚各国都将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同成长的机会。”

在外滩大会的舞台上,沪港新三地的对话只是一个开始。正如上海正在打造的“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蓝图,香港巩固的“超级联系人”地位,新加坡构建的“全球网络”愿景,三者交织在一起,正勾勒出亚洲金融科技的未来图景。

这场相聚不仅是一场会议,更是一个信号:亚洲金融科技正在从“单点爆发”走向“网络协同”,而上海、香港、新加坡,正是这张网络中最关键的三节点。在技术创新、监管协作、市场开放的共同推动下,亚洲金融科技有望开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赢时代”。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